據統計2013年底全國汽車保有量達到1.37億輛,人們在感受汽車給我們帶來交通便利,享受著開車樂趣同時,你是否了解我們的車廂中可能隱藏著“殺手”正吞噬著我們的健康。
如今在汽車中應用的基于非織造材料的零件已超過40種,從空氣和油的過濾介質到內飾材料等,其中與我們親密接觸的模壓成型的非織造內飾件, 包括門內飾、行李艙、車頂、車廂襯墊、座椅靠背衣帽架等。1997年,生產一輛轎車平均僅需1平方米非織造材料,今天則需20平方米非織造材料,而且用量還在繼續增加。由于車內空間狹小,空氣量有限,加之汽車密閉性好,車內的內飾紡織品對車內空氣環境影響非常大。汽車內飾纖維生產領域競爭激烈,加之目前國家層面沒有出臺統一的行業規范標準,一些企業為追求降低生產成本,不但生產原料中使用如針織邊料再生的布泡料,而且在生產過程中大量添加各種染料,眾所周知,染料屬于有機芳香化合物,還記得嗎?2013年發生在上海“毒校服”事件,有關部門在校服上發現可分解芳香胺。芳香胺屬于芳香族氨基化合物,種類繁多,可經過人的呼吸道、消化道和皮膚黏膜吸收進入人體。大多數芳香族氨基化合物品種對人體的危害主要涉及以下六個方面:1、形成高鐵血紅蛋白血癥,使紅細胞失去攜氧能力;2、溶血作用;3、肝臟損害;4、急性化學性膀胱炎及腎損害;5、皮膚黏膜的刺激及致敏作用;6、致癌作用。芳香胺染料屬于偶氮染料,偶氮結構是染料中產生基礎顏色的重要物質,如果沒有它,大部分染料的基礎顏色將無法呈現。部分衣物在穿著過程中,偶氮染料會被還原,就可能產生有害芳香胺物質,被稱之為可分解芳香胺染料。目前被禁用的只是還原后釋出確定的24種芳香胺類的偶氮染料,約有130種。
當然市面上多數汽車內飾纖維生產廠家是采用原生環保原料,添加無毒安全的顏料進行纖維著色,并開發出許多功能性纖維,有助于汽車內飾的環保和人體的健康。
隨著人們對汽車的依賴性不斷提高,在汽車內的時間也越來越多,大家迫切呼喚早日制定汽車內飾材料行業標準,加強企業規范,保障人民身體健康。
蘇州聯暢特種纖維有限公司研發生產的高檔車用內飾纖維均己通過sGs對voc(即:甲苯、乙苯、二甲笨、苯乙烯、十四烷、鄰笨二甲酸二丁酯、鄰苯二甲酸二(2一乙基TE基)酯、Tvoc(c6一c16))
甲醛、己醛的檢測。并且己經大量用于汽車內飾、高鐵座椅、航空隔音等內飾用纖維和民用服飾纖維,深受客戶歡迎。